•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什么是浮法玻璃,其具有怎樣的表面結構?

    作者:奧固鴻已有:N多人關注
    所謂浮法玻璃是指利用浮法技術生產制成的平板玻璃。浮法技術是1959年由英國人阿拉斯泰爾•皮爾金頓爵士發明的。所謂浮法是指熔融的玻璃液從熔窯內連續流出后,漂浮在充有保護氣體的金屬稀液面上,在自身重力、表面張力、拉邊機及主傳動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厚度均勻、兩表面平行、平整和拋光的玻璃帶,再進行退火的平板玻璃制造方法,其產品稱為浮法玻璃。
    20世紀70年代Weyl將固體表面的理論引申到玻璃方面,提出了玻璃的亞表面(sub-surface)理論,將浮法玻璃界面下100nm稱為亞表面層,再深些則稱為近表面層。如圖所示。
    實質上,固體的表面通常是凹凸不平且粗糙的,即使完整解理的云母表面,也存在2~100nm甚至200nm不等的臺階,從原子角度來看,這無疑是很粗糙的。浮法玻璃表面也一樣,肉眼看起來很光滑的,實際上也是不平坦的。Weyl把這部分都包括在亞表面層內,亞表面層的厚度為膠體粒子(10-4~10-5cm)大小,不完全對稱,配位不全,有缺陷。
    此亞表面層有以下特點:一是幾何表面商值最高,向內部成梯度降低;二是原子或質點表面不對稱、缺陷多、空隙大,成為微多孔性;三是表面的無序性高于內部。用亞表面層理論可以解釋下列現象。
    1、  玻璃的斷裂強度比理論強度低很多,這是由于亞表面層的不對稱性及熱振動的非諧性造成的。亞表面層容易生成裂紋,所以玻璃表面的脆性對于內部,裂紋受力擴展而開展。
    2、  由于玻璃亞表面層的微多孔性,故易與O2、SO2、HCL、H2O等反應,反應表面積大。
    3、  亞表面層的微多孔性和非諧性振動,有利于離子遷移和擴散,所以玻璃表面可進行離子交換。
    4、  玻璃拋光時,在拋光盤壓力及磨料Fe2O3、ZrO2、CeO2等作用下,由于熱振動的非諧性,使玻璃表層有流變性,而使玻璃表面平坦。
    5、  玻璃與金屬封接時,由于亞表面層起流變作用,所以焊接后應力小。
    6、  玻璃對耐火材料的侵蝕是不均勻的,在玻璃、耐火材料、爐氣(或氣泡)三相界面上侵蝕最嚴重。這也是亞表面層起作用,此處商最大,自然反應最強烈。再加上玻璃表面能的作用,R+及其他賦予表面能低的氧化物富集到表面,而這些物質都是加速耐火材料侵蝕的,從而造成三相界面上的嚴重侵蝕。

    24小時客服熱線:18820116619 (胡先生) QQ :18820116619

    相關熱詞搜索:浮法玻璃 玻璃的表面結構

    上一篇:玻璃視鏡的直線磨邊機有哪些基本技術要求?
    下一篇:加工玻璃在我國有哪些發展勢頭?

    返回頂部
    野花日本HD免费高清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