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玻璃的定義

    作者:奧固鴻已有:N多人關注
    目前,玻璃這一名稱包括了玻璃態、玻璃材料和玻璃制品。玻璃態是指物質的一種結構;玻璃材料指用作結構材料、功能材料或新材料的玻璃,如建筑玻璃、玻璃焊料等;玻璃制品指玻璃器皿、玻璃瓶罐等。玻璃材料和制品之間并沒有明顯界限,如平板玻璃既可稱建筑玻璃材料也可稱玻璃制品。
    玻璃的定義包括玻璃態、玻璃材料與玻璃制品的內涵和特征。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玻璃的定義也不斷秀還和補充。其中有狹義和廣義的玻璃定義。
    狹義的玻璃定義可參見美國材料試驗學會(ASTM)、德國工業標準(DIN)以及《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化工卷和精粹本)》、《辭海(新版)》等。美國ASTM和德國DIN對玻璃的定義為“玻璃是一種在凝固時基本不結晶的無機熔融物”,《中國大百科全書(輕工卷)》與此相類似,對玻璃下的定義為“由于熔融物的過冷卻,黏度增加所得具有機械固體性質的非晶態固體”,此提法與《簡明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所提出的“若液態物體冷卻到堅硬狀態而沒有任何結晶現象發生,就稱該物質為玻璃態”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工卷)》對玻璃的定義更具體化為“在熔融時能形成連續網絡結構的氧化物,如氧化硅、氧化硼、氧化磷等,其熔融體在冷卻過程中黏度逐漸增大并硬化而不結晶的硅酸鹽無機非金屬材料。”2002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精粹本)》中玻璃的定義為“熔融時形成連續網絡結構,冷卻過程中黏度逐漸增大并硬化而不結晶的硅酸鹽類非金屬材料”,此定義與化工卷的定義基本相同,只是刪去了“如氧化硅、氧化硼、氧化磷等”。
    廣義的玻璃定義,如《材料科學技術百科全書》講“玻璃是一類非晶態材料“,日本《新版玻璃手冊》指出,玻璃為”表現出玻璃轉變現象的非晶態物質“,扎齊斯基主編的《玻璃與非晶態材料》指出”玻璃只能指那些表現出玻璃轉變現象的非晶態固體,除此以外的其他非晶態可以稱為無定形材料“。
    將以上狹義的玻璃定義與廣義的玻璃定義相比,兩者之間有共同之處,即玻璃不是晶體而是非晶態固體或無定形物體,兩者也有不同之處,即狹義定義中對玻璃的組成和制備做了限定;在組成方面,只指無機物質,局限于氧化硅、氧化硼、氧化磷等,甚至專指硅酸鹽;在制備方面限于熔體冷卻法。
    前蘇聯科學院術語委員會規定介于狹義和廣義之間的玻璃定義為“由熔融物冷卻而使黏度增加具有機械性質的無定形物質,不論其化學成分和硬化溫度范圍如何,均稱為玻璃,由液態變為玻璃態是可逆的“。此定義只對制備方法作了限定,而玻璃成分方面則是很廣義的,不僅是無機物質而且也包括有機物等。
    以上內容由廣州奧固弘玻璃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24小時客服熱線:18820116619 (胡先生) QQ :18820116619

    相關熱詞搜索:玻璃 定義

    上一篇:玻璃表面張力的物理與工藝意義
    下一篇:硼硅玻璃3.3的再加工

    返回頂部
    野花日本HD免费高清版7